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如何加码竞争力?

时间:2020-06-04 浏览:189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的提升,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段位又该如何升级?这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5月29日,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成绩:目标基本达成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019年7月发布的2019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位列第四;2019年8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2019年世界最佳连接港口排名》,中国上海港排名第一;截至2019年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整体排名再次提升15位,其中跨境贸易指标上升9位,涉及海关作业、港口物流作业等多个环节,上海航运营商环境的优化获得了国际认可。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张婕姝介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在全球名列前茅,而且发展比较均衡,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能力。从2011年开始,上海港连续9年位列全球港口连通度第一名,与200个国家、500多个地区建立了航线;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都是全球旅客数量、货物量排名前列的机场;航运指数影响全球,在沪国际机构不断增多、航运机构高度集聚、海事法律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海事保险服务发展迅速。上海还拥有多家全球航运知名企业,业务辐射全球。她认为,2020年上海能够完成“基本实现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个目标。

在张婕姝看来,上航国际航运中心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不容易,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才有今天的成果,“上海航运中心其实从很早就开始建设了,当初外高桥码头的建设是起步,后来又建设了洋山深水港。2009年开始,上海转向了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双轮驱动,开始从单纯依靠港口到将航运全产业链完整建立起来,航运辅助业、支持产业都有所发展,各个门类也都出现领军企业,比如中远海运集团、振华重工、中国船舶集团等,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不足:尚有进步空间

近几年,上海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争端解决、航运咨询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目前,上海已成为国内航运保险市场中心,2019年国际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2019年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为43.7亿元,全国占比23.5%。2019年,上海海事仲裁院受理案件共81件,其中涉外案件41件,总争议标的7.4亿元。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受理案件187件,总争议标的6.6亿元。此外,在全球主要船级社中,14家机构在沪设立区域总部。

“与伦敦、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上海还存在一定差距。”张婕姝说,伦敦是老牌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规则方面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仲裁、航运保险等业务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也非常高。新加坡凭借出色的航运服务、航运经济和船舶管理能力,近年来稳居“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首位。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目前超9成的国际海事纠纷都选择在伦敦进行仲裁,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业务和20%的航运保险业务都在此进行。

“不过近几年上海也在奋起直追,上海的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技术合作中心(MTCC),是中国和亚洲第一个得到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授权设立、代表其处理有关国际海事事务的功能性机构,是在国际海事组织指导下开展海事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和国际合作的国际平台,这就是进步。”张婕姝告诉记者。

她认为,目前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行业主体同质化比较严重,企业盈利能力不足。与国外航运公司相比,我国航企盈利水平不高,往往容易陷入低价竞争。其次,高端服务方面比如保险、仲裁、法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国内领先优势明显,但在国际上辐射能力有限。到我国仲裁的境外客户比较有限,他们更习惯于到伦敦、新加坡;航运保险的总量够大,但再保险的能力比较弱,产品设计能力也不强。

专家:要“跳出航运看航运”

在2019年11月举行的第十届上海航运交易论坛上,作为承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地区——上海虹口区副区长郑宏表示,虹口将努力抓住发展机遇,着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着力构建航运金融、航运交易、海事法律、信息咨询、三游(邮轮、游艇、游船)经济五大现代航运服务板块,发展国际航运功能性机构与总部经济,鼓励港航科技创新,进行“5+1+1”高端航运服务产业功能布局,着力建设高端航运人才高地,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要多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依托自贸新片区,继续探索国际运输、航运金融和海事仲裁等领域的开放创新,应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航生产、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培育航运服务新业态,形成航运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优化口岸综合效率和营商环境,推动形成高效、安全、法治的航运保障体系。

张婕姝则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下一阶段的建设,一定要“跳出航运看航运”。要更多地把航运中心的建设和上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的建设联动起来,要把相关事权下放到上海本地或者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因为只有落到本地,才能更好地响应服务的需求。航运不是独立存在的,是由贸易产生的航运需求,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时,更加需要金融、财税政策的支持。此外,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好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也包括人文环境。所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国家和地区政府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

除上海以外,我国有不少地区也在建设航运中心,“各地的航运中心应抓住自己的特色,发展好一到两个产业链。最好不要用补贴等非常市场化手段盲目竞争,让大家都处于比较公平的环境下,才能形成良性竞争,让我国航运中心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张婕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