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紧密协作,航运业在“古怪联姻”的化学作用下成长

时间:2013-05-29 浏览:575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人们常说在情侣关系上对立性格容易互补相吸,而历史上也确实充斥着一些非常古怪的夫妻搭配。而当今世界从表面来看,还有比希腊与中国更奇怪的搭配吗?一个危机泛滥,而后者却是全球经济的动力机。

但这恰恰是最近几周所上演的一幕。希腊船东带着新造船订单蜂拥而入中国,新单的规模让最为处变不惊的分析师也不免瞠目。

仅四月份,希腊船东就在中国船厂订造了142艘船,确认了他们作为中国最重要客户的地位。而在过去一周里,由希腊总理Antonis Samaras带领的高规格贸易代表团带来了更多的新单,同样重要的是,新融资也随之筹备到位。

那为何这两国间的交易现在会如此活跃?毕竟希腊是个在去年近乎将欧元区拖下水的国家,而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以及主要的产品采购国。此外,很明确的是中国没理由要真去在意些什么,因为尽管该国的经济增长在上一年有所放缓,其经济的拓展速度仍然十分可观,每三个月的增长规模比得上整个希腊的经济规模。

最近频繁交易的缘由显然是因为两国都对交易兴趣盎然。他们都相信这些交易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对希腊船东来说,这是一次利用周期性下滑期的典型投资良机,可以凭此在长期获利。周期性的运价变动现已将新造船价格推到最低位,在某些情况下,目前的价位几乎相当于上一个十年末时高峰价的50%。

疲弱船东被迫砍减损失

尽管市场上的运力供应仍处于过剩,但那些疲弱的船东却正被迫砍减损失,对老旧船舶进行拆废。凭借处于历史最低点的利率水平,有现金储备的船东们将能安全渡过未来两年,直到市场回暖真的得以实现。

对中国来说,好处也同样显而易见。在战略层面上,中国需要巨大的运力供应来使其增长持续稳增。过去10年里中国市场的运价飞涨,当时中国市场供过于求,特别是散货船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这幅景象北京可不希望会再现。

此外,尽管新一届的国家领导团体承诺要将经济发展的重心重新转移到促进内需上来,但制造工业仍是该国基础设施的根本组成部分。

中国的船厂们是大雇主,且北京可无意看到劳工纠纷生根发芽。

兼并与强制倒闭带来的挑战与困难是政府希望能予以遏制的。同时,尽管海工作业非常有利可图,但从绝对量来说这一板块的规模还是很小,意味着大多数船厂仍需基本的货船打造量来保持运营。

中国融资能力和融资知识的拓展,则更为微妙,但又很具潜在的重要性。尽管中国的银行们和欧洲对手一样也遇到了各自的瓶颈,但北京一直致力于培养与发展金融服务市场的技能与最终的领导力。而船舶融资业正完美贴合了这些政策的目标。

中国与希腊的搭配在随意的旁观者看来可能有些古怪,但正如航运业常常发生的那样,表观所得很少正如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