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三轮宽松将再袭全球 或成“世界毒药”
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是世界的麻烦。这一点美国人过去就认识到了,但现在他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个月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面对一蹶不振的就业率,昨日再次表露“宽松”的决心。第三次量化宽松将再次突袭全球市场,有预测称规模达4000亿美元。
有专家表示,第三轮宽松是美元“以邻为壑”货币贬值政策的延续。美国在“自扫门前雪”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身处债务危机中的欧元境况,也没有考虑正处于通胀预期的新兴经济体该何去何从。
第N次宽松都有可能
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并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12月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报告说,11月非农就业人口仅增长3.9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增长14.0万人。而美国失业率增加了0.2个百分点,达到9.8%,创下4个月来的新高。
伯南克昨日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并没有为这个糟糕的变化找出“政策时滞”的理由。他只是有些泄气地承认,就眼下形势看,美国失业率回归到5%至6%的正常水平还需要4到5年时间。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大卫·塞蒙斯表示,“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好转,而这却是整体经济复苏的关键。那些认为美联储行动太过仓促的人,现在都得把他们的批评给吞下去。”
大卫·塞蒙斯的表述代表了很多美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如果没有第二轮宽松,美国经济可能更坏,而且只要经济没有好转,第N次量化宽松都有可能。”这一论调正中伯南克的“下怀”。伯南克立刻表明态度,有可能收购更多的债券。这就意味着第三次量化宽松的来临只是时间问题。投资者猜测,第三轮宽松最快将于12月14日的美联储会议见分晓。
“远逊于预期的非农数据很可能令投资者对美联储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预期升温。”富国银行外汇策略主管尼克表示,美国经济想彻底从泥潭中走出,尚需时日,这是作出继续刺激政策的主要原因。
美国的良药,世界的毒药?
一切迹象表明,美国的这种“自扫门前雪”的量化“猛药”,忽略了欧元当前的状况,以及新兴国家面临的通胀压力。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位高级官员日前为自己辩护称,有关欧洲债务问题的忧虑重燃应该不会对美国产生很大影响,因为投资者对此已有准备。
“美国官员的讲话实在是在为量化宽松找借口。量化宽松表面上是美国‘自扫门前雪’,本质却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政策。”普华咨询市场分析师宋红卫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二轮量化宽松一出,市场普遍看好未来美国经济。可是11月份的数据说明了一切,打了市场一个嘴巴。
根据11月金融市场数据显示,美元成为当月最佳投资工具,击败股票、债券及商品,并令市场一度怀疑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令美元贬值论。
美元指数在11月大幅上升5.5%,创5月以来最大的月增幅,美元兑欧元累计升值7.43%。
“你能说什么呢?这是严重扰乱国际金融秩序。”宋红卫表示,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量化宽松流向市场的资金根本不会停留在美国国内。6000亿美元至少有4000亿会流向国际金融市场。而现在的欧元区哀鸿遍野,这些钱不出意外,第一站肯定是香港,这又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自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推行以来,关于热钱“囤积香港并伺机回流内地”的说法甚嚣尘上,这样的情状让香港上下很是紧张,12月5日,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网络上表决心。12月6日,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明确表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美国已经不考虑自己的全球形象了,完全是自保。”宋红卫表示,对于美国来说,可能是一剂“良药”,但对于其他经济体,这是一剂“猛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局下,如此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