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倒逼加工贸易转型

时间:2011-02-22 浏览:871 发布:乾进国际物流

“用工荒”不是新鲜事,但今年来得更早更猛烈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对此感受最敏锐,他们告诉记者,不到五年普工薪水已经翻倍,可是每年春节还有大量内地工人一去不回头。

  今年,不少深圳企业表示肯定还要加薪,大约提高20%,至于有没有人来,心里却没有底,况且,内迁的生产厂在当地招工也变得困难了。

  涨薪成常用招数

  内地也不好招人

  根据某全球人力资源咨询公司2月14日发布的报告预测,2011年春节后,中国整体用工缺口将在10%-20%。往年用工荒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区域;如今,连历年来输出大量劳动力的一些中西部省份也闹起了“用工荒”。

  旺季用工超过6000人的玩具代工厂宝德厂长薛小伟说,现在是淡季,每天也都在招工,几十、一百地招,进厂没单做就先闲着。“能招来就很好了,如果等旺季再去招人,肯定晚了,订单做不出来的。”薛小伟说,“流动性很大,去年来了5000人,走了5000人。”

  “2004年我们工厂内迁湖南,当时600元就能在那里招到人,成本低,人手也足。”假发生产企业美丽来总经理刘胜感叹,现在湖南厂的工资已经涨到1800元,接近深圳这边开出的2200元普工工资标准,但岗位还是有空缺。

  薛小伟说,你到内地建厂、招人,最后招的大多是在深圳、珠三角打过工的工人,或者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工资标准很透明。内地厂的工资比深圳低20%他们能接受,毕竟消费水平不一样,超过30%他们就不干了,再回珠三角。“很多工人都结成帮,哪里实惠就去哪里。”

  确实,几年前,深圳企业还可以内迁解决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增加的困难,现在,他们说,涨薪在内地都招不到人了。

  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安徽全省缺工超过50人的企业达2300余家,缺工总数达到25万人。四川、重庆也大打“亲情牌”,说服他们留在当地打工,涨薪成了普遍选择。

  有专家分析,沿海企业都内迁自然带来内地用工成本、需求的水涨船高,中西部地区的刘易斯拐点在2015年前应该也会到来,目前看来要提前了。

  不少深圳企业表示,到内地建厂不是看成本能降多少了,先看能不能招到人。工资?省不得了。

  外包生产环节

  转型开拓品牌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找到了中国这块人力资源“宝地”。当中国的人口红利变薄,刘易斯拐点到来时,我们的企业该怎么解决用工问题呢?

  最初,深圳企业选择迁厂内地,生产权还在自己公司手里,可是,用工问题增加的机会成本超过迁厂带来的利润时,他们开始选择向产业链上游转移,生产外包。

  刘胜的企业年产值过亿,面对棘手的用工问题,他决定把生产外包。“河南、安徽这些人口大省有企业愿意承接生产业务,我们打算砍掉生产环节,交给他们去做、去管。”刘胜说,这是他近几年一直考虑的解决方案,同行也有不少企业打算或已经这么做了。

  “前提是我们要从生产型企业转型为利润型企业。”刘胜说,向哪里要利润?品牌、设计、营销、高端产品,还有一个大方向,内销挖掘增长点。“这些高附加值环节只需要200人左右,流动性也小。”

  薛小伟也表示,宝德早早就开始致力于生产顶尖品牌的高端玩具产品,避免产品门槛过低稀释利润。记者了解到,去年十数家玩具企业抱团内销,在国内潜力巨大的市场上打起品牌战略。

  当然,这种转型需要一个过程,刘胜也在考虑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事宜,两年来他考察了非洲、周边的越南、孟加拉,了解到这些地方人工基本不超过月薪人民币500元。“只是人员素质低,基础设施差,算是后备手段吧。”

  专家表示,“用工荒”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例长期偏低而城市生活成本又大幅刚性上涨导致的必然结果,此外,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就业偏好不同,他们更倾向于劳动强度不大、环境相对舒适的工作,对劳动尊严的要求更高。

  企业方面,除了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迁移,主要还得从内部下手,寻求人工替代,改造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从单纯的代工企业向品牌企业过渡的目标。加工环节的利润只会越来越薄,那些在前端掌握品牌、在后端掌握销售渠道的企业,预期将赢得更为丰厚的利润。